|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学会与艾滋病患对话

2010-08-08 01:20:27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2009-12-03 12:20:23 来源: 时代周报(广州)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强调艾滋病防治、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在中国,性行为比之输血或卖血感染艾滋病,更易遭受人们的道德歧视,而反对歧视的抗争也从未间断。

“普遍可及和人权”,是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在中国,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比之输血或卖血感染艾滋病,更易遭受人们的道德歧视。与此同时,反对艾滋歧视的抗争在中国也从未间断。

11月30日,周万椿来到南京医科大学,作了一场关于艾滋病的演讲。周是一名艾滋病感染者,也是联合国“积极对话”项目30名志愿者之一。

周万椿是被国际抗艾组织“玛丽斯特普”南京项目官员陈晓东拉来作这个演讲的。选在南京医科大学的目的,是陈晓东希望这些学生从医后,能消除偏见接待患普通疾病的艾滋病人,而不是让他们去艾滋病定点医院。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周万椿一直让现场保持着欢乐气氛。这个已有14年感染史的男人并没有过多描述病情和心路历程,而更热衷于跟大家分享目前的生活:比如,他每天早晨会用半小时来护肤;最担心不是体内的病毒,而是脱发,因为这会让自己不帅;他会骑自行车穿过苏州城去吃一份美味的面条……

演讲结束,有学生站起来对他说:“我可以抱你吗?”他们拥抱了一下,然后又一下。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周万椿说,尽管这样的场景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来说依然比较少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艾滋病迅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表示出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

艾滋回归疾病本质

“我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我们(这个群体)就是普通人群。”宣讲结束后,周万椿解释了自己选择这种演讲方式的原因。他说,他希望人们不要把目光停留在“艾滋病”三个字上,而是回归到疾病本质。“我们只是比别人多一种病毒而已。”

周万椿是血友病患者,从小就靠输血维持生命。1995年,在一次输血事故中,他感染上了艾滋病毒。他的这种感染方式,也是艾滋病在中国传播路线中唯一特殊的途径―中国存在大量通过非法卖血或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群体。

在中国,经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是32万人,但根据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联合评价结果,截至2009年底,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

过去几年间,非法卖血或输血感染艾滋病,一直是中国艾滋病疫情被世界关注的重点。但联合国艾滋规划署2009年的报告,揭示了艾滋病疫情不为人所知的新趋势。报告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已成为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最快的人群,2009年男男性行为导致HIV感染高达32%。而在2007年和200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2%和不到1%。

这个数据同样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外国记者“是否会对同性恋人群采取一定措施”的发问,卫生部部长陈竺用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来回应。他说,同性话题在现在的中国并不是禁忌,只是因为它涉及到性行为,涉及到防控方面的知识传播,也涉及到社会能否进一步消除歧视,因此并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政府和民间组织更多的合作和宣传。

与此同时,90后的男男同性人群成为了各抗艾组织的重点宣传对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NGO工作者说,根据他们的调查,90后的男男同性者中很多人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陈晓东告诉记者,他甚至见过十七八岁通过性行为感染上HIV病毒的青少年。

反艾滋歧视的努力

周万椿在苏州有一个阳光互助小组,同组都是跟他一样的HIV检测呈阳性反应的人,周万椿为他们做心理辅导,以让他们尽快走出绝望情绪,但他从不主动询问他们的感染原因。

周万椿说,艾滋病感染者人群中最痛恨的一点,就是人们根据感染途径把他们划分为三六九等。“输血感染是无辜,而吸毒或者性行为就活该?”周万椿有些激动地反问记者。他不停地强调,每个艾滋感染者一样,都值得同情和关心。

但是,这种由艾滋病引起的道德歧视,至今仍然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群体无法摆脱的噩梦。

“在中国,艾滋被赋予太多的道德意义。”负责玛丽斯特普“积极对话”项目的夏菁对此深有体会。出于这一可理解的原因,他们与联合国合作发起了“积极对话”,培训艾滋病感染者,为他们提供情感、心理、组织上的支持,让他们学会如何表达,从而提高公众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理解。

夏菁说,他们在中国已有30名艾滋病志愿者,他们接受的培训第一课,就是“如何面对歧视”。不过,虽然志愿者们已经能够公开面对数百人的公众,但他们会尽量避免让志愿者在自己户籍所在地演讲。因为除了志愿者自身外,他们还得考虑其家人的生存。

联合国艾滋规划署驻华国家项目官员陈仲丹认为,对艾滋病的歧视其实更多存在于一些关键人群里,比如老师、医务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还有政府官员。根据调查,这些原本该起到表率作用的人中,25%-30%的人员存有歧视心理。

“我们去普通医院看病,没有人会接待我们的。”上海美丽人生互助会负责人、同样也是艾滋感染者的周易感慨地说,这逼迫他们即使是普通感冒或发烧,也只能选择定点医院。

陈仲丹说,要真正逆转艾滋病的流行,国际上有一通行的预测,即危险行为要改变60%以上。这意味着在高危人群里要开展更多的干预,人群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要达到这样的覆盖率,除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外,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日渐开明的政府态度

无论如何,事情总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金钱、环境还是政策。“这些年,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陈仲丹说,从2003年以来,中央主要领导每年都看望、慰问艾滋病感染者,每年都有重要的活动。与过去相比,这是政府态度转变的一个明显信号。

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联合国艾滋规划署的会上表示,2009年,中央财政的艾滋病防治经费已增加到10.08亿元,中央补助地区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也增加到9.89亿元。而在一些举措上,中国的行为也广受国际好评,比如中国在吸毒人群里面推广美沙酮。

在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预防上,中国更是走在了世界前端。2007年,中国正式发布了一个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方案,而其他国家和地区从未发布过类似的方案。

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艾滋患者开始走到阳光下,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并加入到宣传艾滋工作中。同时,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明。

“虽然我们(指NGO和政府)之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合作越来越多。”夏菁说,虽然NGO组织的社会空间和法律空间依然有限,但政策跟以前比起来,还是宽松了很多。

体现这种态度的是,NGO跟疾控中心方面的合作逐年增多。但陈仲丹说,由于缺乏身份的认定,在工商注册的NGO只能得到一些项目经费的支持,而这些支持也仅限于活动经费,这制约了NGO的参与。

而另一方面,由于在国外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NGO模式不能拿到中国来应用,这就需要本土经验和方式来进行倡导,但要获得成功经验,必须有政府的参与,这在目前情况下无法达到。但对政府与NGO之间的合作前景,陈仲丹依然表示乐观。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毕竟中国政府在做了。”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艾滋病项目官员司马杰如此评说。、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龙婧) 胡彦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