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斩断盗版教辅利益链要釜底抽薪

2010-08-19 07:35:5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高福生    发布时间: 2007-09-29 14:04:34



    日前,兰州市文化稽查队查获一起盗版教辅案件,3万余册、码洋价值高达100多万的盗版教辅足以“震撼神经”。自1999年至今,兰州市文化稽查队查缴的各类非法出版物达1000余万册(张/盘),其中各类非法盗版书刊及教辅材料640多万册。尽管“战果辉煌”,但盗版教辅读物却屡查不绝,让单一的执法人员的打击显得力不从心。(9月28日《 兰州晨报》)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得知,在整个盗版教辅流程的链条上,盗版者在暴利诱惑之下的疯狂吸是一种表象,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领导甚至老师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无论之前的流程多么复杂,都要通过“教育”这个环节来“消化”。不法分子在炮制出盗版教辅材料后,一般会以定价的35%到60%的折扣转卖给中间商或直接批发给学校。正是这一巨大的利益空间,使一些学校的教辅乱收费屡禁不绝,而学生则是这个链条上的终端环节。

    近年来,不时有人惊叹,如今没有哪个市场像教辅市场这么混乱、肮脏,也没有哪个市场有着如此巨大的暴利。君不见,在一些地方,书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共同的利益”早就结成了“猫鼠同盟”,原本“自愿”订阅的教学辅导资料,在权力介入下摇身一变成了变相的“强制”订阅;不少班主任、课任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了“售书提成”的暗箱,充当了盗版教辅资料进入教室的“零售终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此类事件上,力度也明显偏轻,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版教辅的流通……

    盗版教辅资料所向披靡,一是扰乱了教材教辅的市场秩序;二是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和智力开发――学生支付了正版教材教辅全额费用,拿到的却是印刷质量差、问题多的盗版教材教辅;三是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应试”体制决定学生必然要购买教辅资料,做大量的习题,从而使得盗版教辅有了粉墨登场的空间,成了一些学校和教师获利的“工具”;四是侵犯了教材教辅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五是成了教育系统内一种无形的、人人都默认的“规则化运作”,成了一种难以监督的“扎堆腐败”。

    斩断盗版教辅背后的利益链要下猛药。笔者认为,在端正办学思想,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前提下,再用好以下三副“处方”:一是要用足用好现行法律,对销售教辅资料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受贿行为及时“杀鸡儆猴”,同时要把盗版分子打得“倾家荡产”;二是用制度“设防”,完善教辅书的管理和订购制度;三是降低正版教辅资料的价格,让其接近“零利润”――从“百年树人”的长远角度看,这样的“投资”是值得的。如此,方能使盗版教辅寿终正寝、淡出公众的视野。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