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均住宅面积增加的意义何在

2010-08-19 07:39:0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岳振    发布时间: 2007-10-10 13:49:56



    10月9日,新华网发布一则消息称:建设部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2006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均竣工面积超过6亿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3.6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这则消息出来后,瞬间便被众多大大小小的网站转载,影响可谓广泛。

  出于职业关系,笔者刚开始也被这条新闻的标题需所吸引,但是我打开新闻看完内容以后,一个沉重的问题便掉进了我的大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3.6平方米增加到27平方米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有关部门发布这条消息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也许,我不该去追问建设部发布这则新闻的用意,但是我有权利追问和猜测这个新闻要点的实际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大凡总量在世界占优势的一些重要自然资源资源,一旦被“平均”下去,就完全没有了世界前茅的优越感。对于那些大自然赐予的东西,用平均数来展示给国人,它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警醒我们:我们需要节约!这或许也是我们从小学时候就感受到落后于外国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平均数的意义所在了,我倒是觉得,这种警醒很有必要。

  但是,平均数在近年来似乎有被社会滥用的嫌疑,人均GDP已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平均工资曾激起民众的广泛质疑……这些都无非是要说广大民众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日子过得好了。不容否认,从纵向的时间概念上来比较,我们的日子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每一个时期的总体生活环境是不相同的,比如当下,物价高涨,相关的调控措施似乎又严重滞后而且收效甚微,那么民众的消费成本也是水涨船高,日子过的究竟如何,也就并不是几个看似漂亮的平均数就能概括和说明的。

  笔者倒是以为:如果没有十分的必要,最好回避使用或发布平均数。原因有二:首先是相关部门没有必要制造“一片大好”或者“一片暗淡”的社会舆论氛围,这样容易引起大众和政策研究、制定者的误解,导致形成错误的舆论和政策导向。其次,那些不合理的平均数会损伤国家相关部门的公正、庄严形象,当然,有一些研究组织发布的不合理的“平均数”也会影响到其具备的权威说服力。我想,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都不希望生活在人均的数字阴影里。

  就以建设部发布的这个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7平方米为例,的确,只要每个人都拥有27平方米的住宅面积,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住宅是需要实物来具体表现的,而且是具备非常明确的权属关系,当然,更需要大量资金作为购买条件的,因此住宅一般情况下不是公共物品。不去平均,住宅是属于一部分人,你把它平均了,它还是属于那一部分人。不像可以实际用于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人的公共资产、税收等以公有形式出现的实物和货币,这些东西就完全有必要人均一下,至少能让大家看看自己是否享受到了应该享受的东西。

  在这个高房价时代,民众需要的其实是具备实际效果的调控或者辅助政策,以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住房梦。对于那些看起来有点花哨的平均数据,很多人可能除了呵呵一笑外,或许更是对“令人欣慰”的平均数据这个不能充饥的画饼感到深深的无奈。因此,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把民众感受考虑到数据的发布过程中去,我觉得,任何想粉饰现实和掩盖矛盾的“平均数据”都不会得到民众的好评。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