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加关注民生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福音

2010-08-19 07:44:1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刘金平    发布时间: 2007-10-19 14:58:08



    十七大报告,继第四部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关涉民生的教育、就业等社会事业问题阐述之后,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民生问题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专门阐述。并明确了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

    这不是简单重复。更加关注民生,将民生问题放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表明党中央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政理念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福音。

    由于个体能力、人生机遇、出生地域以及社会变革中利益关系再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困难群体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长期的客观存在。社会困难群体的存在,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的生存状态,提升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毋庸讳言,社会发展的代价往往大多数是由社会困难群体承担。竞争本身不可避免的“马太效应”,让拥有某种资源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者,在竞争中优势积累,步步领先;对于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弱者而言,竞争只是劣势的积累。富益富,贫益贫,加速了社会分化。当强者优势和弱者劣势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不借助一定的外力改变弱者的地位,弱者就会彻底成为竞争中的牺牲品,甚至难以自存。

    经济上的被剥夺感、竞争中的挫败感、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困难群体会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进而自我封闭冷淡漠然,甚至演化为仇官仇富的弱者心态。揆诸历史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当弱者心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社会就会动荡不安。一旦遇到某种突发事件,往往导致社会动荡,给社会整体利益带来巨大损害。

    犹如经济学中的“水桶效应”,决定一个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不取决于社会中、上层阶层的生活有多富足,更取决于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体短板的生活能否得到基本保障。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犹如坐标轴上的圆点。困难群体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即使GDP再高,有钱人再多,社会物质财富再丰厚,社会发展水平也是负数,无法达致社会和谐。

    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关注民生,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深刻反思。认真做好切关民生的工作,让全体国民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从中受惠,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