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盆景”了的西湖何时消失

2010-08-19 08:01:2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陆志坚    发布时间: 2007-10-29 09:44:13



    近日,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地块概念性规划推出,香港嘉里集团旗下的“嘉里建设”将在此建设一个建筑群,其中酒店塔楼建筑最高处达85米,超过原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72米的高度,写字楼高63米,两幢服务式公寓高60米。今年1月,“西湖第一高楼”原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成功爆破,炸掉高楼有利于西湖景区的整体美观。没想到现在又要起更高的楼,一时舆论哗然。(10月27日 新华网)

    说起西湖,可以说其不仅是杭州人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其天生丽质和动人神韵历来为文人骚客所喜爱,并留下了绝美的诗句,“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为西湖旖旎风光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可如今,以自然之美和蕴含丰富人文景观而著称的西湖,即将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一处小小的“盆景”,其亮丽之色也将在栉次鳞比的高楼映衬下暗然失韵。可以想见,伴随西湖边上85米高楼的规则与设计,带给西湖的必是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而非“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其实,对城市建筑限高,特别是历史名胜和风景区周围的建筑限高,在世界上早已有了共识。巴黎早在1977年就颁布法令,规定市内新建楼房限高37米,历史性建筑附近的新建筑则限高25米。而西湖作为有名的风景区,对其周边的建筑实行限高,以凸显西湖景观之秀、西湖文化之美,这应是保护西湖的有效举措。

    事实上,在上世纪60年代,对西湖边的建筑就实行了限高政策,如果在湖中回望拍照,建筑物超出了梧桐树就要拆掉。可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趋超越了对西湖文化价值的保护,原有的限高标准屡屡被突破,从一座座饭店,到原浙大湖滨校区教学楼,大楼越造越高。而相形之下,西湖越来越小、越来越失去了其天生丽质之神韵和灵气。

    西湖周边能不能建高楼,不能由开发商说了算,而是应该由西湖山水的文化属性和特质来决定。无疑,西湖的山水神韵之美决定了在西湖边建高楼,只能是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许,一座标志性的高楼建起来了,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西湖之美也就永远地残缺下去了。

    有市民讥讽说,在西湖建高楼“还不如在三潭印月上造个金茂大厦来得彻底”。尽管此话有点偏激,可“盆景”了的西湖何时消失,这已是令人担忧的话题了。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