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校引进校董会制度岂能买椟还珠?

2010-08-20 19:16:4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代福华    发布时间: 2007-11-22 14:48:51



    2007年10月31日,在建校七十周年庆典上,人民大学对外宣布:人民大学校董会成立。此前,已有不少国内高校成立校董事会。据悉,校董事会的成员大都是来自政界、商界、学界和其他社会各界名流。(《北京晨报》11月21日)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及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与问题令国人诟病颇多。高校高调建立校董会的行为无疑让国人“疲劳”的眼睛为之一亮。高校董事会的建立会否是高校管理体制变革的契机?高校董事会能否真正“董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大学自治体制,从而使中国高等教育摆脱目前的种种困境?

    短暂的欣喜过后又是失望。中国高校董事会充其量可称为校友会或者名流顾问团之类,它的作用仅限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筹措资金等。正如有专家戏称,“中国高校的董事会实质上不‘董事’”。这一点从高校对董事会作用的定位上很容易得到印证。人民大学一位具体负责人士解释,通俗地说,校董会的一个很现实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学校的建设筹资。人民大学校董会就囊括了港商曾宪梓、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北京汉青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汉青等名商大贾。早在成为校董前的2005年,赵汉青所在的公司就曾出资1亿元,在人民大学创建了“汉青国际教育创新基金”。华北电力大学董事会自2003年成立,三年时间已经筹措资金人民币1亿5千多万元。其他众多高校也都收获颇丰。

    可以预见的是,作为良好的筹资工具,还会有不少高校要成立校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中国高校也会因此财源广进,校园的大楼将更加雄伟,广场将更加壮观。然而,中国高校面临的发展困境真的是因为缺钱吗?先贤有语曰: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而且,自98年高校大扩招以来,中国高校迎来了基建建设的春天,校园大起来了、高楼立起来了、广场靓起来了,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捐赠、高额学费,可以说中国高校过上了富裕日子。然而,校区建设得再豪华,学校规模再大,也并不能与高质量的大学划等号,相反,往往会像现在的国有企业,越大,摊子越烂!这就是目前中国高校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

    实质上,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根源于管理体制。校长一言九鼎,其他领导各“守关口”,教师不能参与管理,学生更是只能被动地接受管理。正所谓“学术问题行政化,行政问题学术化”,行政中心主义的管理体制是中国高校发展的瓶颈。

    美国高校良好运转的董事会制度可资借鉴。董事会是美国各类高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高校治理体系的核心。董事会对高校所有事务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但它并不直接参与高校的日常管理,而是将行政权力授予以校长为首的管理层,将学术权力授予教师,学生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管理,从而确保高校具有清晰的治理结构,实现“共同治理”。

    大学引进校董会制度岂能买椟还珠?校董会不应仅是筹资工具,还原其应有的功能,或许能破解困扰中国高校发展的种种难题!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