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门环评”让PX项目乖乖迁建

2010-08-21 18:50:07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张铁鹰    发布时间: 2007-12-20 10:21:26



    12月13日、14日,厦门市政府连续召开两场有关厦门海沧南部地区上PX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座谈会,邀请200名市民代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征求他们对环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如今,各方专家意见倾向一致:在海峡西岸地区择地迁建,是一个上上之选。(12月19日《人民日报》)

    目前,PX是我国的紧缺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去年的进口量接近全国消费量的一半。在国际市场上,PX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对于轻工发达、服装业出名的海峡西岸地区来说,兴建一个PX项目,既是市场的需求、产业结构的需求,也是发展的需求。拟建中的厦门PX项目,投资108亿元,建成后800亿元的年产值,相当于目前厦门GDP的1/4。可是此项目引起的环保争议,从一开始就相当激烈,面对市民的反对和质疑,厦门市政府“开门”搞环评,先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倾听市民意见,后又将图文并茂的25万册科普读本《PX知多少》,免费送到市民手中。

    应该说,厦门市政府一开始搞“开门环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消除对PX项目的环保疑虑,转而支持该项目上马。只是在无法求得公众的支持之后,厦门市政府才不得不忍痛割爱。厦门市政府尊重市民的环评权,虽然丢了一个大项目,却赢得了民心。

    与厦门市“开门环评”的做法相反,面对百姓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有些地方上项目为了减少阻力,千方百计践踏市民的知情权,隐瞒环保真相,发布虚假环保信息,甚至打击迫害为保护环境反对污染项目上马的市民。由于环保与GDP增长的矛盾,一些地方表面上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暗地里却GDP至上,结果严重污染的项目总是关而不死,总能找到“落脚点”。在这些地方,市民的环评权被剥夺,环评结果少数人说了算,为了与地方党委、政府保持一致,即便环保人员有时也违心地同意污染项目上马。可以说,没有“开门环评”,污染趋重的势头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春风化雨式的“开门环评”,效果好于“环保风暴”千百倍,它不仅使环保常态化,而且避免了经济建设中的“先污染后治理”。PX项目的迁建,说明市民是环保最强大的动力,掌握了环评权的市民最懂得如何保护碧水蓝天。只要坚持“开门环评”,一切污染项目都难逃群众的法眼,而且,即使环评过关的项目,在上马后也会自觉完善,不断为促进环保做贡献。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