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减负令为何成了一纸空文

2010-08-21 18:57:1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徐林林    发布时间: 2008-01-02 14:19:38



    上学放学仍然早到晚归,作业依旧写到半夜,各种竞赛层出不穷。近日,记者走访武汉市多所中小学,发现去年11月底市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17道中小学生“减负令”已成一纸空文。(湖北日报1月2日:《武汉17道学生减负令成一纸空文》)

    一个月以前,武汉市教育局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对作息时间、日托班、课外作业量、考试次数、竞赛项目、培优补课等,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明确规定,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减负令”目前遭遇的种种尴尬,当地教育界人士、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表示,推行不下去是意料之中的事。(见上述报道)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首先,教材内容越编越难,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编写强调探索性、研究性与自主性等教育理念。从理论上说,这当然是对的,也有利于为学生“减负”。但,由于各地使用教材过分注重“市场化竞争”,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过滤机制,以致不少“中标”的教材,内容晦涩,难题成堆。有专家认为,目前初中数学中有关概率和统计学的知识,甚至比高校某些文科生所学的相关内容还要难得多。这,能不加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吗?

    其次,考试命题越出越怪,是造成学生不堪重负的另一个原因。在不少中小学校,每周一测试,每月一小考,再加上期中、期末“过关大考”,弄得学生终日紧张兮兮的。更难对付的是,不少教师命题超越课本,剑走偏锋,想当然地编造一些表述含混的“新概念作文题”,或有如绕口令般的所谓“奥数思考题”,让绝大多数学生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应对考试,家长只得让孩子在原本十分有限的课余时间,像赶场一样,去参加“数学突破班”、“语文精培班”。如此一来,“减负”从何谈起?

    再者,考量教师越来越刁,是加重学生课业压力的内在驱动力。眼下,几乎所有中小学校都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何谓“量化”?就是在同一年级大搞“公平竞争”,把班级平均成绩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奖金乃至职称工资挂钩,公开进行“奖优罚劣”。在这种语境中,教师对如何加强素质教育,纵然再有想法,也不敢轻易将其变为现实。特别是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多半上有老下有小,面对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量化考核,能不惟分是举,将学生拖进充满惊悚与陷阱的题海中去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怕再有良知,作为普通教师,想为学生“减负”都难哪!

    看来,要真正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