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500强”岂是环评“免检牌”

2010-08-21 19:14:21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亦菲    发布时间: 2008-01-11 14:20:39



    三家跨国公司屡次被环保部门查出有污染行为被环保总局通报批评。据此,环保总局新闻发言人称,近年来,屡屡有一些拥有较好口碑、甚至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生环境违法行为(见《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10日)。

  这则消息是令人玩味的。应该说,500强在中国大地出现污染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笔者所在的南方,近年来就陆续听到类似传闻。而环保总局与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马军谈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污染已经从一年前的八九十家增加到目前的近300家,已“绘制成中国污染地图”。不言而喻,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污染是他们执行了双重标准,也是一种对环境不负责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更需依法进行坚决抵制。 但是,500强为何在中国执行环保的双重标准?应该看到,跨国企业即使是世界500强,在另一个国家发展,必须接受所在国家的管理,这是常识。

  一般而言,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对自身的公众形象是十分注重的。为着维护自身形象,“500强”中的很多企业舍得下功夫不惜花成本进行包装,更不会忘记执行政府的法律法规的。他们大体都知道,一旦企业在污染问题上出事,就会遭到他们国家政府及公众的谴责追究,企业非但要沾上污点,还会带来一连串的困扰。

  那么,包括500强在内的跨国公司为何会执行环保双重标准?其实,道理很简单,跨国公司即使是500强,也只是企业。企业是要赚钱谋利的。一旦离开赚钱,企业就不是企业。因此,分析世界500强在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环境问题有双重标准,“唯利是图”是他们的原发动力。企业污染环境,往往与减轻企业成本成正比。一些外企为着换取更佳经济效益,不惜干着偷偷进行污染的行当。说出这一点,无疑是要求人们理智地看待世界500强,不能把500强视作圣人般的企业,对500强产生不必要的“完美感”。

  而今,在地方基层,对世界500强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情结。人们不难看到,世界500强已成了地方官员招商引资的“光荣牌”,成了地方经济的所谓“亮点”。假若翻开地方政府关于经济建设的报告,或关于招商引资的奖励条款,“世界500强”是难于抹去的指标,甚至为硬件。有的地方还出台招引500强入户的举措。更多人们整天围绕500强去转。正是在这种500强情结的影响下,一些地方对500强监管包括环评的监管松动了。每遇500强出问题,总见相关部门官员出来圆场,往往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怪象。可见,世界500强敢在中国土地上进行污染撒野,根子在地方官中招商500强情结。反之,避免500强在中国污染现象发生,地方官摒弃那些“唯500强是大”的招商观念则是一个需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

  其实,引进世界500强也好,引进世界各国先进企业也好,目的在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为引进而引进。对所有的企业都需执行同等环保标准,而不能厚此薄彼,随便对环评标准网开一面。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环境保护举措的要求,也是体现公平公正的问题。世界500强屡屡在中国发生环境违法问题已向官员们敲响了警钟。



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