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7,民意力量见证民生成长

2010-08-21 18:41:42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徐光木    发布时间: 2007-12-13 11:01:04



    又近岁末,在盘点即将过去的2007年里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时候,有几大关键词逃脱不了我们的视野。它们分别是:山西黑煤窑、最牛钉子户、工资增速超GDP、春运票价上调、节假日调整以及华南虎照片之迷。或许,这六大关键词还不足以概括中国2007年民生关注的全部,但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生在2007年里的成就与进步。

  无论是山西黑煤窑、最牛钉子户事件,还是工资增速超GDP论调和节假日调整,虽然这些事件性质不一,起因不一,过程不一,结果不一,发生的地点不一,但都拥有几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网络媒体日益成为主流民意的情况下,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在民意的推动下,从而使得事情的真相水落石或者使之朝着顺应民意的方向发展。以节假日调整为例,如若不是民意力量的推动,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网民呼声上升到两代会代表和委员高层的推动,我们很难想像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会进入法定。

  哪怕是新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也是如此,尽管华南虎照片的真伪性尚未得到最终定论,但华南虎事件中所流露出的公众对于探究事实真相的热情更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照片的真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许并不在于事情的本身,而在于人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而后者,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而言,显然具有更加重要的积极意义。

  正如有的评论所说:尽管这种追究真相的动机,或许与传统媒体所阐释的动机并不完全合拍,甚至不乏舆论暴力色彩,但其正面的启示和作用却不容忽视,即通过网络渠道而获得凝聚和表达的民意,对所有伤害公众利益和情感的事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和反应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意不再是一种无形弥散的氛围和空气,而是一个能够对事件做出有力反应的有形存在。这种凝聚起来的民意,也有着维护公共道德底线的正面诉求。

  网络民意本身不是权力,也不具备权力的任何特征,但网络民意一旦汇聚到一定程度,并且以民生为旗帜的时候,网络民意就不单单是民意,而必然会对公权力的行使产生或多或少的作用。与以往所不同的是,2007年,面对膨胀起来的,且具备充分能量的民意,公权力均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和充分的重视,而不再是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在旺盛的民意面前,公权力失却了常见的傲慢,我们不得不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一大进步。公权力向民意“低头”并不是低三下四的委曲求全,相反,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就在两天前,东莞禁止养猪事件进入我们的视野,面对公众对该决策的普遍质疑,东莞方面却表态说禁止养猪的决策是顺应民意的科学决策,虽然由于时间的关系事情尚未如民意所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禁止养猪”一定会向民意“低下倔强的头”。

  2007年,民生成长了,民意力量的推动功不可没,如果套用2007年最流行的一个词,那就是:2007年,史上最牛民意年。



来源: 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