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说山西57名干部因环保“不作为”被处分

2010-08-21 18:59:3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刘以宾    发布时间: 2008-01-03 14:54:23



    据新京报1月2日报道:2007年,煤炭大省山西对地方环保“不作为”频频亮剑,57名地方干部因环保“不作为”被处分。例如孝义市焦化行业违法建设、违法违规生产,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环保局局长被予以记大过处分,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副市长被予以记过处分。分列全省县域经济前两名的河津市和孝义市,因环境污染严重被否决了评优资格。

  企业负责人、环保官员乃至负有领导责任的行政长官因环保不力被追究责任,按说也算不上什么新闻;而分列山西全省县域经济前两名的河津市和孝义市被取消评优资格,倒是显出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意。所“新”何处?新就新在这已不再是对个别责任人的处分,而是对环保不力的一种“整体性否定”。被取消评优资格,意味着这个县所有官员的利益都要受到或大或小的损失,该县在上级政府眼中的整体形象也会因此受到损害。它或许能成为一种导向,能启动一种类似于“羊群效应”的机制:使所有官员都更加重视环保工作。

  关于环保的正面报道过去并不少。例如在2006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广东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却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和1.1%;媒体记者在苏南调查时发现一个新动向,各级干部谈环保超过了谈招商,“环保优先”的理念初现雏形。依笔者看来,无论是污染物排放量降低,还是思想上的“环保优先”,其实离根本上解决我国环保问题还很遥远。

  中国这么大,在环保上要做到中央一声号令各省市整齐划一行动实在不易,而空气、河水毕竟是流动的,环境污染无法划分省界、市界,即使某个省市真正实现了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而且是可持续的下降,也不能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更何况一个省市、地区,环保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问题非常复杂。环保涉及的却是切身利益,如果利益导致的力量朝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要么二力抵消而就那么“拧”着,要么重视环保的力量虽然胜出,但也已在“拧”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GDP崇拜和环保可以说就是典型的二力抵消,仅仅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环保优先GDP,根本无法解决实践上、操作上的问题,甚至最终只能流于空谈和自欺。

  笔者之所以看好山西省的做法,主要看重的是其对环保不力的“整体性否定”。就环保而言,“整体性”无疑是一个基本思路甚至是重要出路:其一,既然一个省能对位列全省县域经济之首的县进行评优资格的否定,那么,中央也可以对一个省、市进行同样的否定。仅仅否定评优资格或许还远远不够,而否定“乌纱帽”或许会更有效。其二,应当对不利于环保的体制性障碍中的所有因素进行否定,例如下决心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官员考核制度;其三,既然赋予地方环保部门整治高污染的地方企业或地方项目的责任,那么中央对中央直属企业或全国性项目造成的环境破坏,当然也不应手软。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