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就业率难掩低满意度”折射教育困境

2010-08-21 22:11:32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郭立场    发布时间: 2008-04-03 09:27:38



    “广东要从追求高就业率,转向追求高就业质量!”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近日在2008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都在95%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高就业率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广东省教育部门经过对目前的就业情况分析后发现,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下基层者增多,灵活就业继续增加,并且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此外,自主创业比例偏低等情况依然存在。(4月1日《中国青年报》)

  广东大学生高就业率难掩低满意度,居高不下的灵活就业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高校就业统计以及大学生隐性失业的问题。广东高校的一些学生觉得,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加上“80后”的年轻人个性张扬,不排除部分人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自由又能赚到钱的工作,但是这种工作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失业,而毕业生中的“啃老族”也不在少数。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就业难说明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制度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既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体现,又是高等教育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行为所致。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难以摆脱的矛盾: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还十分落后,社会对高等教育有强烈需求,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例不高;另一方面,不足的高等教育供给由于配置不合理,又存在大量资源被浪费。随着大学毕业生大量涌进市场,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完全吸收,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许多的社会问题。

  根据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是随着“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而最终爆发的。原来的失业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冲突形成过程中的“准群体”,他们把失业主要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没有共同的利益认知;而现在,扩招后的大学毕业已经开始把失业的原因集中认知为政府方面的措施不利,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以及拥有共同的群体意识,逐渐形成社会冲突“显群体”。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属于政府推动型,从总体上说还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府行为。特别重要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基础还较为薄弱、国家财力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起步的,学生按培养成本承担一部分或全部教育费用。人数的急剧扩张,迫使学校把有限的资金多投入到“硬件”建设,重大楼建设相应弱化对大师的培养;师资培养滞后,大学生多大班上课,教学质量下降,实践教学形式化,结果是培养的学生质量降低,就业难。

  毋庸置疑,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将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目前还很难尽快解决。所以,由就业问题引发公众教育投资的进一步拉大,会加大受教育的不平等,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理性选择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提出,它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引入到了社会学对人们行动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是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通过交换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调配,最终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在这种观念下,人们愿意投入高等教育的成本,其目的在于通过将经济资源与知识资源交换,最终取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如果投资没有产生回报,势必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一些青少年将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于基础教育。这不仅对我国社会总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是社会不平等的进一步加大。

  由于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远远大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新增岗位有限,以及“产销”不对路,又加之高校扩招毕业生绝对数增加,因此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需要政府、高校共同努力,一则提高高校学生质量,一则消除毕业生流动障碍,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其实从我国国情来看,高校毕业生仍是一种稀缺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随着改革的深入、体制的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变成“伪问题”。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