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谁在制造楼市回暖假象

2010-08-22 02:42:00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徐林林    发布时间: 2008-04-25 09:14:23



    楼市低迷的1、2月份刚过,关于上海“楼市回暖”、“价量齐放”等言论甚嚣尘上。此时,网上却开始流传一份关于上海楼盘合同撤销率超过四成的帖子,使有北大学历背景的作者孙启柱“一夜成名”。(中国新闻周刊4月23日:《上海楼市回暖假象:北大学者称开发商可能造假》)

    孙启柱帖子引用的部分数据出自当地某权威部门:上海楼市合同撤销率达到三至四成的楼盘不在少数,个别楼盘合同撤销率甚至高达100%!那么,到底是谁制造楼市回暖假象呢?

    首先,是开发商。中央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信贷紧缩来实现的。这一招,几乎让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链迅速断裂,巨大的经济压力立马形成:建筑工程队催要拖欠款,国土局催交土地使用费,税务部门跟催营业税,等等。因此,不能排除开发商用假合同骗取银行按揭,营造“回暖”假象的可能。

    其次,是政府部门。房地产是拉升GDP的支柱型产业。走向低迷的楼市,对地方政府来说,始终是一块难以排解的心病。上海市相关部门就以“统计口径不对称”为由,回应楼盘合同撤销率过高的问题,说所有在售楼盘预售合同撤销率仅为3%左右,仍属“基本正常”。抛出这一说法,无非是想稳住楼市阵脚。

    再者,是相关媒体。此次上海“楼市回暖”之风,就是当地一些媒体刮起来的。事实上,开发商早就成了部分媒体的“衣食父母” ----在绝大多数城市,近几年的房地产广告至少占到报纸、电台、电视台全年广告总额的15%至30%。楼市遭遇“冰灾”,对媒体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散布“回暖”信息背后,隐匿的是获取利益的冲动。

    制造楼市回暖假象,一方面有哄抬房价之嫌,另一方面极易误导消费者。所以,相对弱势的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妨暂时退出市场,静观其变。而国家管理层,对回暖假象的制造者,恐怕得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才行!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