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限塑”利国为何不利民

2010-08-22 05:19:32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奚旭初    发布时间: 2008-07-22 10:09:21



    “限塑令”实施后,一些商家借新规变相收费,将“限塑令”变为盈利的一条途径,让消费者为“限塑令”买单。另外,部分商家在出售商品时,完全不考虑包装的问题,“限塑”似乎仅仅是消费者的责任。(7月21日新闻晨报)

    “限塑”之后,塑料袋要花钱买了――为环保埋单,消费者也想得通。而现在的问题是,塑料袋收费,商家却没了谱。既要将塑料袋高价卖,而且连原本免费提供的纸袋,也开始搭车收费。好端端的“限塑令”变了形走了样,被商家拿去当了牟利载体,又如何让消费者释怀?

    不要钱的塑料购物袋其实从来没有。在商言商,企业的一招一式都是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以前所谓免费塑料袋,其实从来不免费,不过是早就打入了成本的“隐性收费”。因此,“限塑令”后塑料袋收费,说白了其实是“隐性收费”变为“显性收费”。

    收费由“隐性”变“显性”,意义之一是此前的“隐性收费”退出成本,由隐性的“一律收费”变为显性的“按需收费”。这对消费者而言,不但不是增加开支,相反更是维护了自己的利益。需要塑料袋,则付费买;自己提布袋子,则可以省去从前要不要都被“隐性”收了的那份钱。

    可惜的是,这种情况仅仅是“理所应当”而不是实际。实际则是此前名曰无偿提供,其实是“隐性”的收费,并没有随“显性”的推出而退出成本。“隐性收费”仍在收并且有了“刚性”,而消费者除了继续掏“隐性”的钱,又要掏“显性”的钱,事实上已变成了重复埋单。

    舆论一直告诉大家,“限塑令”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话当然可信,但还须加上不可或缺的前提:落到实处不走样不变形。而“显性”来了,“隐性”却不走,“限塑”干脆成了商家的“利润增加点”――“有形之手”又说管不了,那么消费者除了吃亏,还能与谁商量?而消费者吃亏之后又岂能不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