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入有保证 医改才好办

2010-08-28 05:13:33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王甘武    发布时间: 2009-01-22 14:10:30



    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并经反复酝酿修改后,《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意见》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明确了今后3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会议决定,从2009年到2011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初步测算,3年内各级政府为此预计要投入8500亿元。

    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广大普通百姓,成为民生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次国务院通过的《意见》及其相关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了“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核心,目标明确,措施具体,3年内8500亿元的投入让百姓看到了医改成功的希望。

    医疗保障水平低、覆盖范围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医改中的老大难问题,直接导致了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医疗制度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的现实国情从根本上制约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高福利国家令人羡慕的高水平医疗保障,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离开增加投入谈医改,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国家财力大大增强。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公正,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明确的施政纲领。从源头上增加民生投入,弥补历史欠账,为推进和深化医改、教改、房改等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继续。在此迎接挑战、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国家广泛听取民意、吸收民智,坚决推动医改,不仅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而且也是在贯彻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应对危机总方针。

    出口减弱导致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提振内需成为确保增长的重要手段。而民生短板恰恰是拉动内需的最大障碍。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一个个民生难题无一不是百姓有钱不敢花的现实理由,而且也是制约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只有从改革民生保障的各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入手,真正把钱投进来、使用好,一方面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确立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方面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对民生的新要求、新期待,才能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打好改革攻坚战,顺利渡难关,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推进。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