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保局书记举报的讽刺与无奈

2010-08-28 06:27:55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田力    发布时间: 2009-05-26 10:40:10



    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向上级举报,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至今,侯宜中已不再担任党组书记,仍坚持举报。(5月26日《新京报》)

    环保局党组书记为关停污染企业奔走四年未果,乍一听来十分可笑,细细想来又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很无奈”。其实,不止江苏仪征一家,类似的闹剧也在各地上演,其中比较轰动的就有太湖蓝藻事件和沭阳水源污染事件等等。江苏仪征环保局党组书记之所以无法撼动污染企业这棵大树,说白了是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从现实情况来说,这位环保局领导还是很敬业的,他无论任上任下,都敢于冒着“大不韪”为环境说话,这种精神用尽职已经无法表达。

    那么,是这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真的都缺乏环保意识,不知道那些高污染企业给环保、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吗?不。说到环保与经济的关系,他们的理论功底也不会浅,简单地说,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正确思路和做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必须把环保放在第一位,宁可减少经济效益,也不可危害环保。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家呢?

    适当加大环境监督执法的深度和广度,经济发展得就越好、竞争力也越强。但在目前社会上,“效益为环保让路”的行为还不多见。我们司空见惯的是,一些地方脱离实际,恣意耍弄“大手笔”,盲目追求“高速度”,片面追求GDP,不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透支财力,既严重伤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又败坏党和政府的威信、形象,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传统的政绩观在作祟。

    当前许多地方在干部的考核任用上,主要还是靠GDP这项硬指标说话,哪个地方的GDP增长快,哪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就有了王牌和底气,就有了升迁主动权。因此,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视GDP至上,不管是绿色、黑色的,只要“挖到篮儿里就是菜”。在这种错误发展观、政绩观的左右下,他们奉所有项目为“金凤凰”,为栽好“梧桐树”、营造“宽松” 环境,不惜降低环保门槛。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企业,也打着招商引资这块金字招牌安营扎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

    部分党政官员产生环境指标是“软的”、GDP指标是“硬的”的片面认识和思维惯性非一日之寒,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是口号和一般说服教育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要严格执法,铁腕整治。在这一点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理事会副秘书长马里奥・阿玛诺点出了我们的软肋:“导致中国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机构执行力度偏软,中国国务院和环保总局等部门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政策执行效率低。”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环保列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刚性指标,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营造敬畏环保、重视环保、捍卫环保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环保指说起来“硬”,执行落实起来“软”的尴尬境地,“黑色GDP”和环保局书记举报污染企业4年未果的闹剧才不会重演。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