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鬼书”横行校园仅整治还不够

2010-08-28 06:31:56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作者: 陆志坚    发布时间: 2009-06-01 14:31:59



    “胆大的翻开,胆小的走开!”《鸡皮疙瘩》系统丛书中的每一册封面都印着这样的字句。尽管书中充斥着惊悚内容,但买书的学生却说:“就是喜欢这种刺激。”武昌不断有家长反映孩子迷上了恐怖小说。有的孩子因此出现精神恍惚症状。恐怖图书为什么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又是谁在制造这些“精神毒物”?(5月31日 中新网)

    毛骨悚然、奇诞诡异的“鬼书”横行校园,显然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毒害,不仅迷信世上有鬼,而且惧鬼,这与学校教育格格不入。无疑,校园“鬼书”泛滥,“罪魁祸手”应是校园周边不良的“鬼书”市场。

    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报刊亭、书店,大都有各类的恐怖杂志和书籍。书的封面多以吓人的标题配上诡异照片引人注意。“极度心寒、魂飞魄散、鸡皮疙瘩、零点尖叫、恐怖传说、毛骨悚然……”这些字眼成了卖点;阴森森的白骨、眼睛滴血的骷髅头、长发白衣的厉鬼等图片,引诱着未成年学生的猎奇心理。

    而据商家透露,“鬼书”利润丰厚,纸张粗糙,大都是盗版出版物。一本4元的恐怖小说,薄薄的几页,进价还没有标价的一半。如此诱人的利润,使得不少原本从事图书租赁的私人书店纷纷改变经营模式,从租书改为卖“鬼书”。

    商家昧着良心赚钱,有关职能部门绝不能熟视无睹,应该予以严厉打击。但在整治之余,笔者认为,“鬼书”能在校园大行其道,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不可漠视。

    这一方面是时下的健康读物十分稀少。漫游大小书店,除《黑猫警长》之类适合婴幼儿阅读的少儿图书外,摆上案头的几乎全是小学、中学课外辅导资料及奥赛试题。而在升学“大棒”的指挥下,学校及家长也禁止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其它书籍,这就使得精神十分压抑与寂寞的学生只好通过看鬼怪之类恐怖读物来寻求心理慰藉。何况,“鬼书”短小、易懂、刺激,能够带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快乐。

    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业负荷太重。可以说,现代社会最苦最累的职业就是读书,“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孩子从跨进幼儿园开始,便背负了家长、学校太多的期望,五龄童上“EMBA”,六龄童学三十多门特长,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更是让孩子心力交瘁。面对沉重的压力,成人常常采取击沙袋、野外攀爬等方式减压,学生只好以“鬼书”来释放自己的压抑。

    因此,“恐怖文化”袭击校园,仅仅整治校园周边“鬼书”市场还不够,一是图书出版部门应出版一些趣味性强、短小精炼、适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健康书籍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教育的引导,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恐怖文化”的侵蚀。



来源: 中国法院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南京大爆炸被指祸起违法拆迁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