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丽江市直面媒体曝光 着力解决市民和游客反映突出的问题

2014-10-08 06:04:57

消息来源:中国法治 评论

 \

秩序井然的拉市海旅游景区。

一段时期以来,丽江出租车不打表、拒载、宰客现象愈演愈烈;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事件时有发生;医托、药托成灾。对于这些一度出现的旅游乱象,市民和游客怨声载道,媒体频频曝光。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丽江市不绕道,直面媒体曝光;零容忍,治理旅游乱象。着力解决了市民和游客反映突出的问题。同时,采取新的举措,促进旅游转型升级。1至7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14.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8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3.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

不绕道,直面媒体曝光

1月3日,央视曝光“丽江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3月19日,春城晚报曝光“丽江成‘药托’牛皮癣重灾区”;5月1日,央视曝光“丽江拉市海马场内用‘托’高价售卖玛咖”……一段时间,市民、游客的投诉纷至沓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丽江旅游乱象。

丽江市旅发委主任和耀新介绍,媒体接二连三曝光,市民游客意见纷纷,面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市委、市政府不回避、不遮掩、不绕道,敢于直面媒体曝光,立行立改进行治理整顿。

在治理整顿中,丽江市对“丽江导游辱骂游客、强迫购物”事件中的涉事旅行社一次性罚款30万元,对旅行社负责人给予1万元的罚款,对涉案导游给予1万元罚款并吊销导游证,对涉案无证导游给予1万元罚款并不得在丽江参加导游资格培训考试。对“丽江成‘药托’牛皮癣重灾区”事件和“丽江拉市海马场内用‘托’高价售卖玛咖”事件以及市民、游客投诉反映的情况,对所曝光的购物店进行了查处,并按每户5万元进行罚款,其中强制拆除1家违法经营购物店。

同时,出台了《丽江导游带团十不准》,对导游兜售旅游商品、强迫购物等进行有效整治。对全市所有的购物店进行了全面检查、整治,对违法违规售卖摊点进行全面取缔。

零容忍,整治旅游市场

对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征求并收集到的丽江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丽江市以“零容忍”的态度,铁腕管理、重拳出击,以净化旅游市场为目标,切实加大对旅游市场整治和管理。

市旅发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旅行社散客营业网点经营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对违规经营旅游业务的散客网点进行停业整顿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开展集中市场整治,对全市200多家散客营业网点经营合法性问题和全市28家旅行社经营行为进行检查、整治。通过责令整改、罚款、停业整顿等方式,对违规旅行社和从业人员以及黑社、黑导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旅游、运政、交警等部门,对旅游客运市场开展了全面检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9376人次,检查各类车辆6462辆次,查处非法违法营运案件721件。

出租车不打表、拒载、宰客现象一度在丽江愈演愈烈,市民和游客怨声载道:“这个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严重影响了丽江旅游的整体形象。”针对市民和游客的反映,7月下旬,丽江市组织市出租车协会、运政、交警、物价等部门,对出租车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联合整治,下力气解决了长期遗留下的疑难问题。目前,全市出租车均已实行打表计价,为彻底解决出租车问题迈出了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

新举措,推进产业升级

市委把整治游客反映强烈的旅游市场突出问题作为28个重点整改问题之一,由市长张泽军挂牌督办,切实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树立丽江旅游形象。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目标,切实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由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度假、康体休闲、娱乐会展等复合型转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举措。

今年以来,丽江市进一步巩固提升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景区,切实加快老君山、泸沽湖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永胜程海旅游、金沙江中游库区工业旅游,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品牌内涵。

同时,不断强化市场监管,拓宽客源市场。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互融互动,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丰富提升休闲娱乐业、演出演艺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促进传统元素现代表达、民族元素世界表达,努力使丽江成为文化产品研发地、文化商品集散地、文化人才集聚地、文化艺术展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1至7月,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14.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8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3.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特别是进入8月以来,在暑期旅游不断升温的情况下,旅游市场井然有序。

 

[责任编辑:]

相关专题: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死伤人数上升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